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健康科普 丨 如何识别多囊卵巢综合征 |
发布时间:2024-01-25 |
![]()
什么是多囊卵巢综合征? 多囊卵巢综合征你了解吗?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妇科内分泌疾病之一,生育年龄阶段的女性中据估计大约有5%~10%的患有此病。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月经不调或不孕、同时伴有影响颜值的肥胖及多毛、痤疮、脂溢性脱发等雄激素过高的表现,超声检查双侧或单侧卵巢内过多小卵泡存在。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发病机制 目前关于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仍不是十分清楚。其发生和发展可能是由某些遗传基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所致。 01家族因素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发病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多个基因突变的被认为与多囊卵巢综合征的遗传易感性相关,均提示了多囊卵巢综合征的遗传倾向。 02某些环境因素 出生前的母体高雄激素水平对胎儿的影响,及胎儿宫内生长受限等均可导致成年后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发病率增加。接触过多的环境型内分泌干扰素(如二猜英、双酚A、多氯联苯)也可促进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发病。 多囊卵巢综合征对怀孕有影响吗? 多囊卵巢综合征女性由于完全无排卵或者多数月经周期内无排卵,可能面临生育困难,甚至不孕。多囊卵巢综合征占女性排卵障碍性不孕中的70%-80%。来自日本的一项研究中报道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女性不孕发生率在90%以上,而欧美报道为20%~74%(这一数据与我们临床观察更为接近)。虽然部分多囊卵巢综合征女性会面临生育困境,但也有许多的女性也能自然妊娠,或者在通过努力后实现自然妊娠。 得了多囊卵巢综合征怎么办? 首先需要强调的是多囊卵巢综合征目前并无根治的办法,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需要进行长期的管理,贯穿女性的整个青春期、生育年龄、围绝经期及绝经后期。 治疗上对于所有的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女性来说,调整生活习惯,降低体重都是一切治疗的基础。 在此基础上,再依据年龄段的不同、需求的不同,治疗的内容有所不同。 如何预防多囊卵巢综合征? 正如前面所提到的由于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未明,要完全预防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发病目前是不可能的。但确实由于一些环境因素、不良的身心因素促进了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发病。还是有一些措施可以降低或者阻止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发生。 01加强运动锻炼 体育锻炼,推荐锻炼方式为有氧运动,持续时间在45分钟以上。 运动不仅能降低体重、改善糖代谢、减轻胰岛素抵抗,还能降低雄激素的水平和作用,改善内分泌,将体重降低约5%—10%能够使大部分的患者恢复排卵和月经,达到受孕的目的。 02改善饮食结构 控制主食,不进甜食,选择水果(苹果、梨子、西红柿、黄瓜等);对于一些辛辣刺激以及寒凉油腻食物,多囊患者都要远离。尽量保持饮食的均衡,不要暴饮暴食以及挑食。 03保证作息规律 睡眠是身体排毒以及调整内分泌的重要阶段。如果熬夜,会导致身体内分泌的紊乱,从而使女性体内雌激素的分泌也发生紊乱。所以保证一个良好的睡眠环境和充足的睡眠时间,也有助于卵巢功能的恢复。 04放松心情,适当疏导 不良情绪以及过大的压力都会对健康造成影响,多囊与多种社会及精神因素引起的心理应激密切相关。尤其是青春期女生,面临着学习任务压力,医生和家长一定要给予患者合理的心理疏导,另外自己也要学会减压,积极的面对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不可过于消极。 专家简介 妇科 万晨东 妇产科主任兼妇科主任,主任医师,毕业于苏州大学,为宜兴市医学会妇科专业组成员。在他的带领下,妇科已连续六年成功创建为“无锡市二级医院临床特色专科”。多次获得市政府“嘉奖”并“记功”一次。曾于《实用妇产科杂志》、《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中国内镜杂志》、《腹腔镜外科杂志》、《微创医学》等医学核心期刊发表专业论文多篇,并多次获宜兴市科技论文评选一等奖、二等奖。2021年获得“第九届中国妇产科网手术视频大赛第二名”。连续两年在中国妇产科网“手术新秀栏目”推出个人手术视频,并荣获“2021年度中国妇产科网优秀青年医生”。在妇科肿瘤、高危产科等诊治上积累了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 妇科 蒋松 主任医师,毕业于镇江医学院。曾任宜兴市医学会妇产科学组秘书,从事妇产科临床工作30多年。先后赴上海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上医大妇产科医院、苏州大学、广东佛山妇保院、第四军医大学专业进修。2000年首次成功开展阴式子宫切除术。 妇科 徐云 妇产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毕业于扬州医学院临床医学系。从事妇产科工作10多年,曾至无锡妇幼保健院专业进修一年,具有丰富的专业理论和临床实践经验。 内分泌内科 谭志强 副主任医师,毕业于江南大学临床医学。从事内科临床工作近30年,1994年在我市率先开展内分泌糖尿病专业工作,在我市建立糖尿病专科,开展糖尿病的规范化治疗和胰岛素强化治疗。曾到上海瑞金医院专业进修,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已诊治了上万名糖尿病及其他内分泌患者,具有高尚的医德医风,受到了患者的普遍好评。 内分泌内科 杜佳 副院长,内分泌内科主任,副主任医师,毕业于扬州大学医学院临床专业。无锡市医学会内分泌专业委员会委员,无锡市医学会糖尿病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宜兴市医学会内分泌代谢学组副组长。曾获“无锡市百名医德之星”、“宜兴市卫健系统先进工作者”、“医院十佳医生”等称号。曾在上海瑞金医院内分泌科专科进修,并被评为“优秀进修医生”,在内分泌疾病的诊治上积累了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