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健康科普丨春敏高发期,如何科学应对? |
发布时间:2025-02-19 |
春季是过敏性皮肤病的高发季节,常见的皮肤问题包括湿疹、特应性皮炎、荨麻疹、季节性面部皮炎和丘疹性荨麻疹等。这些疾病可能由花粉、紫外线、昆虫叮咬、食物过敏等多种因素引起。 湿疹与特应性皮炎 湿疹和特应性皮炎是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症状多样,可能包括红斑、丘疹、丘疱疹、渗出、结痂和干燥脱屑等,伴有瘙痒感,尤其是特应性皮炎,瘙痒感更为剧烈,并且容易反复发作。 这些疾病的病因颇为复杂,内部因素涵盖慢性感染病灶(例如慢性泪囊炎、扁桃体炎、肠寄生虫病等)、内分泌及代谢异常(如月经失调、妊娠等)、精神压力以及遗传因素等。外部因素主要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过敏原,包括食物(如鱼、虾、牛羊肉等)、吸入物(如花粉、尘螨等)、生活环境(如炎热、干燥等)、动物毛皮、各种化学物质(如化妆品、肥皂、合成纤维等)等。 荨麻疹,人们常称之为“风疹块”,其典型症状为风团的迅速出现与消失,并伴有瘙痒感。在严重情况下,患者可能出现胸闷、腹痛乃至过敏性休克等全身症状。常见病因包括食物、感染、药物、呼吸道吸入物及皮肤接触物、物理因素、精神及内分泌因素和遗传因素等也可能导致荨麻疹,但也有部分患者无法找到确切原因。 季节性面部皮炎多发生于颜面、颈部,表现为红斑、丘疹及肿胀,并伴有瘙痒感。病情严重时,还可能出现渗液现象,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皮肤可能会变得轻度肥厚,并伴有脱屑情况。春季是其高发期,每年春季反复发作,轻症患者在春季过后可自行缓解。部分患者可能伴有过敏性鼻炎或哮喘等症状。 丘疹性荨麻疹(虫咬性皮炎) 丘疹性荨麻疹常见于春秋季节,通常由昆虫叮咬皮肤引起。皮损常分批出现在躯干、四肢伸侧,患者自觉瘙痒。皮损表现为红色风团样的丘疹,形状呈纺锤形或圆形,而在其中心,常常可以看到丘疱疹、水疱或是大疱。 过敏的处理需根据具体病情制定治疗方案 轻度皮肤过敏:若仅表现为干燥性轻微炎性皮疹,无明显水肿,瘙痒不明显,只需尽量避免诱发因素,同时使用功效性医学护肤品,可不必使用药物。 中度皮肤过敏:出现红斑、丘疹、水肿,并伴有明显瘙痒时,可以短期使用外用糖皮质激素,并结合口服抗组胺药进行治疗。 重度皮肤过敏:除中度过敏症状外,还可能出现水疱、渗液、糜烂、结痂等,或皮损面积较大,常规抗过敏治疗效果不佳时,可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生物制剂的应用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在特应性皮炎的治疗中展现了快速起效、有效抑制复发等优势。 过敏性皮肤病种类繁多,临床表现各异,若出现过敏症状,建议及时就医,在皮肤科医师指导下规范用药,切勿自行用药,以免误治导致病情延误或加重。 孙伟忠 皮肤科主任,副主任医师,毕业于苏州大学。从事临床工作30余年,曾在无锡市人民医院皮肤科和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医院)进修,具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扎实的临床实践经验,熟练开展皮肤、性病科常见病、多发病诊治。 |